从《西游记》看江淮俗语区的划分---淮海、淮扬、盐阜
略经修改,作者蔡铁鹰
三、吴承恩作者身份的重要证据之一:方言
要证明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除了辨析史料以外,还有更可靠的方法,即找出《西游记》与吴承恩的联系。这方面有不少切入点,如陈光蕊故事——产生于海州(今连云港,旧属难安府),广泛流传于淮海一带;无支祁——淮水水怪,普遍被认为与孙悟空有关,在淮安一带流传最广;泗州大圣、小张太子——与难安有关的传说人物……,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证据还应来自两点:一是方言,二是吴承恩的荆府纪善之任,这里先谈方言,一并回答言否者的第四个疑问。
1.《西游记》作者所操方言的进一步限定:淮安土语。
一些论者据《西游记》所得出的“江淮方言”的概念,对于确定《西游记》的作者来说,还显得太宽泛,必须将其中的方言词确定到土语的区域内。
据本人调查,淮安恰恰处在江淮方言中淮扬土语、淮海土语、盐阜土语的交汇处,这就为我们根据等语线原理来确定《西游记》方言的所属土语区提供了可能性。等语线是语言学上的术语,它采用在方言地图上将具有某种同一方言特征的地方连接成线的方式,直观地表示某种方言特征的分布境界。如果我们将几个分属不同土语区的特定方言词的分布境界标出,证明只有淮安人才可能同时使用这些特定的方言词,那结论不就很清楚了吗?
A |